课程简介
研发团队管理作为整个研发过程关键性的工作,对研发团队的绩效、效率、创新和生产力启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技术团队领导者,需要做到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确保团队高效、稳定地工作,实现项目和业务目标,做好技术、人和团队的管理,做好“全局驱动”,又做好“高效自驱”。
本课程聚焦大量知名企业团队管理案例,基于研发管理与技术领导力提升的思维模型,阐述研发团队架构,解读人才建设模型、人才激励制度、人才能力画像,做到选对人、用对人;立足前沿技术管理方法,寻找精益研发流程、高效研发效率、全面研发质量监控的奥秘,从“技术大脑”中抽离出来,塑造“管理大脑”的新技术复合人才。
课程收益
树立管理者三观,悉知第一性原则和第二曲线,构建管理思维;
掌握研发团队架构、演进、能力结构等模型,搭建未雨绸缪、救火型等的团队架构;
关注人才密度、绩效管理、晋升与淘汰机制设计及优秀人才忠诚度、团队文化的建设;
立足前沿管理能力,精益研发流程管理,提升技术领导力;
解读团队及个人的效率管理、质量管理,打造可视化的效能团队。
受众人群
企业管理人员,企业领导者,技术总监,高级经理、项目经理、拟提拔到管理岗位的技术骨干,以及其他对管理能力感兴趣的具有良好的业务理解能力的新晋/资深技术团多管理者。
课程周期
2天(12H)
课程大纲
标题 | 授课内容 |
模块一:研发管理与技术领导力提升的思维模型 | 1. 技术管理的本质 2. 技术领导力的本质 3. 管理者一天的日常 4. 第一性原理和第二曲线 5. 管理者的“三观” 6. 技术管理的四象限 7. 网络理论中的管理哲学 8. 从历史维度看技术管理 9. 对上管理的主要方式 10. 平级和对下管理的主要方式 11. 产品思维 12. 技术牛人向管理者转型的必备思维 |
模块二:研发团队管理 | 1. 团队结构设计与康威定律 2. 各类团队组织的优缺点比较与选择 3. 团队结构的演进原则 4. 团队能力结构模型 5. 未雨绸缪型团队架构 6. 救火型团队架构 7. 团队的可扩展性设计 |
模块三:人才梯队建设与招聘 | 1. 人才招聘的基本原则 2. 人才的增长黑客模型:AARRR模型 3. 人才能力画像的实践 4. Google的招聘原则与反思 5. BAT的招聘与实践 6. BAT的人才梯队(职级与职业通道)设计 7. BAT的“内部”招聘 8. 人才密度的基本概念 9. 人才的绩效管理 10. 工程师的晋升与淘汰机制设计 11. 管理干部的晋升与淘汰机制设计 12. 工程师晋升答辩的避坑指南 13. 管理干部晋升答辩的避坑指南 14. 优秀人才忠诚度建设 15. 工程师职位面试官的最佳实践 16. 技术管理职位面试官的最佳实践 |
模块四:团队建设与团队文化 | 1. 文化到底是什么 2. 再谈“人”的重要性 3. 文化常见误区解读 4. 文化相关的制度设计 5. 霍桑效应 6. 斯坦福监狱实验 7. 保姆型团队 vs 自组织团队 8. OKR vs KPI |
模块五:技术领导力提升 | 1. 再谈领导力的本质 2. 变革领导力的底层逻辑 3. 不是技术大牛,如何带领由技术大牛组成的团队 4. 授权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设计 5. 压力管理与良性压力 6. 沟通能力进阶 7. 建立信任的速度 8. PPT能力进阶 9. 对内演讲能力提升 10. 对外演讲能力提升 11. 技术管理的潜规则 |
模块六:技术管理前沿 | 1. 去测试化的研发团队 2. 去运维化的研发团队 3. 全栈研发团队与进化 4. 研发管理的可视化与数据洞察 5. 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的技术管理 6. BizDevOps的概念与实践 7. 由研发能力向整合能力升级 8. 单一职能 vs 连接型组织 9. 大幅度外包模式的探索 10. 远程办公能力的建设 11. 数据产品与人工智能带来的可能性 |
模块七:研发流程管理 | 1. 传统软件研发流程解析与精讲 2. 敏捷研发流程解析与精讲 3. DevOps研发流程解析与精讲 4. 精益研发的核心理念与工具体系 5. 从就医流程改进反观研发流程改进 6. 软件研发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7. 研发流程的中的需求管理实践 8. 研发过程的度量管理 9. 研发的复盘管理 10. 研发的安全管理 11. 研发的风险管理 12. DevXOps的概念与实践 13. 云原生技术对研发管理流程的变革与影响 14. 研发流程相关的组织设计 |
模块八:研发效率管理 | 1. 效率 VS 效能 2. 研发效能的定义 3. 效率和质量的平衡与选择 4. 研发效率提升的三角模型 5. 研发效能提升的时机与切入点 6. 团队效率管理实践 7. 个人效率管理实践 8. 流程中的效率提升 9. 团队效率的可视化 10. “降本增效”的典型方法与实践(管理篇) 11. “降本增效”的典型方法与实践(技术篇) 12. 技术债务的管理与可视化 13. 研发效能提升的“双流模型” |
模块九:研发质量管理 | 1. 质量的本质 2. 基于风险驱动的质量管理 3. QA vs QC vs QE 4. 传统大型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的全局流程解读 5. 初创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的全局流程解读 6. 互联网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的全局流程解读 7. 互联网金融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的全局流程解读 8. 质量管理全域模型解读 9. 开发者自测与测试左移 10. 测试右移与灰度发布 11. 全面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 12. 缺陷管理与最佳实践 13. 质量趋势分析方法解读 |
模块十:涉及案例 | 1. Google的技术团队管理 2. Apple的技术团队管理 3. eBay的技术团队管理 4. Microsoft的技术团队管理 5. 腾讯的技术团队管理 6. 阿里的技术团队管理 7. 拼多多的技术团队管理 8. 传统商业银行的技术团队管理 |
Neo Ru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
Neo Ru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
Neo Ru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
Neo Ru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
Neo Ru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
Neo Ru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
Neo Ru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