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软件研发效能度量与效能平台建设的最佳实践
Neo Ru 查看讲师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团队成员
曾任思科(中国)研发中心高级QA总监,从事软件开发、QA、项目管理和过程改进等方面工作二十余年, 在软件工程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浏览:840次
详情 DETAILS

课程简介

研发效能的度量指从应用程序开发的生命周期中获取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衡量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可量化的数据或参数跟踪和评估开发过程是否“健康”。没有正确全面理解度量体系建设的本质,就会导致“拍脑袋”决策度量制度。度量体系应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体现当前痛点;应以团队主要工作流程为线索,体系不是简单的罗列,要注重层次;体系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迭代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建设从全局找瓶颈,以目标驱动为导向,度量对的事的效能平台,降低企业成本,助力业务增长。

本课程从研发效能提升通识出发,深入案例探讨提升的双流模型、流程改进的效能提升、平台建设和落地、不同阶段研发效能提升的最佳实践,快速精准识别“好”的度量,吸纳多种提升方法及工具,游刃有余优化各阶段。

课程收益

1.理解研发效能与DevOps、敏捷开发/测试的区别与联系,提升研发效能“金三角”理论认识;

2.掌握研发效能双流模型设计理念技术选型与实现及各个阶段的最佳实践;

3.精解企业级研发项目效能提升8哒原则与10大避坑指南;

4.理解并运用需求阶段个人开发与测试阶段代码合流阶段等的研发效能提升实践解决方案;

5.精通度量数据、度量指标、度量体系设计、分析方法,解读成功/失败案例,取长补短。  

受众人群

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架构师、项目经理、测试经理、技术经理、技术总监、CTO、以及希望通过学习研发效能,应用或改善研发平台及体系实践的效能专家。

课程周期

212H 

课程大纲

标题

授课内容

模块一:软件研发效能提升通识

1. 当我们在谈研发效能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2. 研发效能的涵盖范围

3. 业界研发效能提升的典型案例解读

4. 研发效能的定义与外延

5. 效能 VS 效率

6. 各大行业龙头企业为什么都开始关注“研发效能”

7. 软件研发效能提升面临的行业实际现状是什么

8. 研发效能与DevOps的区别与联系

9. 研发效能与敏捷开发/测试的区别与联系

10. 研发效能提升的金三角理论

11. 国内互联网大厂研发效能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2. 国内传统软件企业研发效能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3. LLM大语言模型在研发效能提升中的落地实践

模块二:软件研发效能提升双流模型的最佳实践

1. 研发效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大厂对研发效能提升的态度与观点

3. 研发效能双流模型简介

4. 研发效能双流模型的设计理念与落地实践

5. 研发效能双流模型的详细解读

6. 双流联动的技术选型与实现

7. 双流模型在需求阶段的最佳实践

8. 双流模型在个人本地开发与测试阶段的最佳实践

9. 双流模型在代码合流阶段的最佳实践

10. 双流模型在系统集成与测试阶段的最佳实践

11. 双流模型在发布阶段的最佳实践

模块三:研发效能平台的体系化建设

1. 研发效能平台的核心要素

2. 研发效能平台的基本基本组成

3. 研发效能平台设计中“双流模型”的落地实践

4. 研发效能平台工具的行业现状

5. 业界主流研发效能平台工具的对比

6. 如何有效利用开源工具

7. 如何结合企业现有工具

模块四:基于流程改进的研发效能提升的最佳实践

1. 基于流程优化的典型行业案例解读

2. 更好的视野与格局(全局优化 > 局部优化)

3. 部门内的流程效能优化

4. 跨部门的流程效能优化

5. 流程优化的常用方法与实践

6. 流程优化常见的误区与应对

7. 企业级流程优化成功案例解读

模块五:企业级软件项目研发效能平台建设落地路径与实践

1. 效能平台的定义

2. 效能平台与平台工程的关系

3. 企业级研发项目效能提升的实战经验分享(8大原则)

4. 企业级研发项目效能的落地路径与方法

5. 企业级研发效能的度量方法

6. 企业级研发效能度量的常见误区(10大避坑指南)

7. 研发效能团队组建的最佳实践

8. 研发效能团队的人员结构

9. 研发效能团队的考核与目标制定

10. 组织级别的开源协同能力建设

模块六:需求阶段研发效能提升的最佳实践

1. 需求颗粒度(大小)的把控原则

2. 需求拆分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3. 如何应对“一句话”需求

4. 需求优先级评估的卡农模型

5. 高效需求管理的不同形式和最佳应用场景

6. 需求变更的应对方法和最佳实践

7. 需求管理阶段的高效工具支持

8. 需求状态与代码进展的联动

9. 四大类常见版本发布模式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10. 版本发布模式的选择

模块七:个人开发与测试阶段的研发效能提升实践

1. 个人开发环境的效能提升

2. 基于AI精准提升的代码输入效率提升

3. 本地编译加速的常用手段

4. 代码静态质量的前期把控

5. 代码动态质量的前期把控

6. 静态代码规范的落地实践

7. 单元测试的适用范围

8. 单元测试的自动生成技术原理解读

9. 代码覆盖率统计与质量门禁

10. 开发者自测的行业实践

11. 自测环境的管理与提效

12. 如果用好本地CI流水线

13. 本地CI流水线效能优化的方方面面

14. 本地开发质量门禁能力建设与工具案例

15. 第三方依赖库的管理与效能提升

模块八:代码合流阶段的研发效能提升实践

1. 分支模式详解

2. 影响分支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开发协作模式的选择

4. 代码评审的意义

5. 代码评审的核心理念与最佳实践

6. 如果提升代码评审本身的质量

7. 代码评审的社会学属性探究

8. 代码合流阶段使用的测试环境

9. 微服务下基线测试环境和特性环境的管理

10. 集成联调测试环境的治理与最佳实践

11. 代码合流的CI流水线设计

12. CI完整步骤详解与最佳实践

13. 合流阶段测试代码管理的最佳实践

14. 制品库的管理

模块九:研发效能度量的最佳实践

1. 研发效能需要度量吗

2. 研发效能能不能度量

3. 什么才是“好”的度量

4. 效能度量的局限性与应对措施

5. 虚荣性指标 VS 可执行指标

6. 过程指标 VS 结果指标

7. 基于问题的指标矩阵的设计

8. 全流程度量指标的全景图

9. 全流程度量指标的裁剪与应用方式

10. GQM,GSM方法的本质和应用

11. 企业不同阶段的度量指标设计的最佳实践

12. 行业度量体系设计(五步法)的详细解读

13. 度量数据的自动化获取

14. 度量数据的常见分析方法

15. 度量常见的10大误区与应对措施

16. 企业级度量成功案例分享

17. 企业级度量失败案例分享

18. 业界效能度量标准核心观点解读

模块十:“研发效能”的工程实践与行业案例

1. Google研发效能实践与产品化

2. eBay研发效能实践与产品化

3. BAT的研发效能实践与产品化

4. 国内金融企业研发效能实践案例




企业服务热线:400-106-2080
电话:18519192882
投诉建议邮箱:venus@bailinzhe.com
合作邮箱:service@bailinzhe.com
总部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3号楼1单元902-B73(园区)
全国客户服务中心:
天津市-南开区-桂苑路15号鑫茂集团鑫茂军民园1号楼A座802-803
公众号
百林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2035414号-1